科学研究表明: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。他们非常小的时候开始,就会将看到、听到、感觉到的东西“溶化”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,并在未来的日常无声无息地加以仿效。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:爸爸妈妈是孩子生活第一人老师,他们的每句话、每一个举动,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爸爸妈妈的这种教育又被称之为“生命的教育”,无数杰出的人才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2、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,让孩子掌握做人会得益终身
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,因此,“欲使孩子成才,先教孩子做人”。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任务。
很多父母考虑孩子怎么样做人,总是重视的是做“有用”的人,在常识和技能上下工夫,忽略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。其实,正直、善良才是“有用”的基础,只有具备出色品质和完善人格,才大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如何教孩子做人?第一要有好的家风。要靠父母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引导、事实在在的示范。靠爸爸妈妈人格力量的影响,还要擅长配合学校对孩子因地制宜。做人教育是基础教育,也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教育,很多范例告诉大家,成功的重点是爸爸妈妈以身作则。
3、重视全方位素质的培养,让孩子身心健康进步
孩子就像一株幼苗,成长中既需要水分,也需要土壤、阳光和养料。推行素质教育,需要学校、社会和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,全方位培养青少年一代,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。
大家正处于21世纪。孩子们面对的是常识经济年代的机会和挑战。他们不但需要常识和技能,还需要更完善的人格,更健壮的体魄,更积极的革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。而这所有,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。
所以,有识的父母正不断提升自己素质,学习用科学的办法全方位培养孩子,为他们铺就一条宽广的成才的道路。
4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,帮助他展翅高飞
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,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。这类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。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,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。
教育学家觉得,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涉,不只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,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,对他的智商进步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。
一位成功的父母说得好,假如你想把孩子培培养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,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田地里去。
5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用智慧与耐心寻求孩子成长之道
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天分、兴趣和个性。人类的多种能力中,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,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。只有依据孩子的特征扬长补短、因地制宜,才能获得好的成效。
家庭教育较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,其长处就是能施以“个别的”而不是“普通的”教育,但这种教育需要爸爸妈妈的耐心和智慧,需要细心知道孩子、认识孩子,发现其专长和特短,依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、喜好、特征,进行按部就班的教育,很多父母正是坚持因人而异,因地制宜,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的道路。